您的位置:黄埔信息网 >游戏攻略 > 《无衣》的翻译是什么?

《无衣》的翻译是什么?

时间:2024-02-01 20:12:07来源:互联网

意思是:但废除井田制,奴隶制也被废除了,身份等级的划分乱了法度。

《无衣》的翻译是什么?

出自东汉班固的《汉书》卷二十四<食货志·第四上>。

节选原文: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仟佰,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牺追强者兼州域,而弱者丧社稷。

译文:

秦孝公用商鞅变法,消除了井田制,广开良田,奖励耕战,这虽然不是古代治理国家的道路,但因为抓住了农业这个本业的缘故,使邻国倾覆而使自己的国家强大起来。但废除井田制,奴隶制也被废除了,身份等级的划分乱了法度。平民之中富裕家庭的财产成千累万,而贫困家庭却只能吃糠咽菜;强国兼并地盘,弱国丧失江山。

扩展资料

《汉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前后历时二十余年,于建初年中基本修成,后唐朝颜师古为之释注。

《汉书》是继《史记》之后中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

《汉书》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西汉的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0年的史事。《汉书》包括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盯盲篇,共一百篇,后人划分为一百二十卷,全书共八十万字。

《汉书》中的“志”共分十篇,是专记典章制度的兴废沿革,《食货志》则详述上古至汉代的经济发展情况。

其中详细记载了中国历代的全国人口数量,耕地面积,粮食总产和单产数量等统计数据,为研究中国经济发展历程和方向,提供了基础数据;也记述了中国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形成过程,以及与此相关的财政赋税制度的演变;记述了中国赋税形态从劳役经实物到货币化的演变轨迹。

对于中国历史上非常突出的农业与工商业的关系问题,封建统治者“农本工商末”的对策,以及与此相关的专卖制度,都可从《食货志》中找到来龙去脉。

反映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先进耕作技术,比如区田法、代田法等《食货志》中也都有详细记载。就思想成果来说,管仲、码躲耕商鞅、桑弘羊、刘晏、王安石、张居正的经济思想,以及他们改革赋税制度以适应经济发展的思想和实践,在《食货志》的记述中也都历历在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食货志

意思是:王八大粮行,心歹楚城扬,说楚城扬开的是王八大粮行,而且心狠歹毒。

相传明朝文学家吴承恩自小家贫,但博览群书,有神童之称。附近村中有了叫张皇兴的粮店老板,因大斗进,小斗出,克扣当地百姓而发了财。他准备扩大经营,来找吴承恩,要他以自己的名字写副对联来宣扬自己。

吴承恩知道,周围村子里的老百姓对张皇兴的贪婪欺诈十分痛恨,所以他就决定借此机会惩治一下这个贪得无厌的粮店老板,于是提笔为他写了副对联,上联:皇兴大粮行,下联:慈夙楚城扬,横批:去四首。

张皇兴虽认识几个字,却不懂诗文,一看上联有自己的名字,便已乐昏了头,又看下联,把楚战场也搬来了,就更加乐不可支了,他一时高兴便送给了吴承恩十两银子,欢天喜地带了对联回家贴上,还沾沾自喜。

不久,有一秀才路过,看后哈哈大笑。张皇兴不明所以,问之。秀才说道:“”皇兴、慈夙去了四首后,不就成了王八、心歹了吗?”张皇兴一听,气得暴跳如雷,这副对联竟变成了:王八大粮行,心歹楚城扬。

随后,这事便传开了,吴承恩“神童”的美称从此也被传得越来越远。

扩展资料

吴承恩自幼敏慧,博览群书,尤喜爱神话故事。在科举中屡遭挫折,嘉靖中补贡生。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任浙江长兴县丞。殊途由于宦途困顿,晚年绝意仕进,闭门著书。

一生创作丰富,但是由于家贫,又没有子女,作品多散失。据记载有志怪小说集《禹鼎记》已失传。吴承恩的外甥孙丘度搜集其残存之稿,仅“存十一于千百”,编《射阳先生存稿》四卷,包括诗一卷、散文三卷。

吴承恩官场的失意,生活的困顿,使他加深了对封建科举制度、黑暗社会现实的认识,促使他运用志怪小说的形式来表达内心的不满和愤懑。

其杰出的长篇神魔小说《西游记》以唐代玄奘和尚赴天竺学习佛教的经历为蓝本,在《大唐西域记》、《大唐慈恩寺三藏法师传》等作品的基础上,经过整理、构思最终写定。作品借助神话人物抒发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改变现实的愿望,折射出作者渴望建立“君贤神明”的王道治国的政治理想。

小说借助唐僧师徒在取经路上经历的八十一难折射出人间现实社会的种种情况。小说想象大胆,构思新奇,在人物塑造上采用人、神、兽三位一体的塑造方法,创造出孙悟空,猪八戒等不朽的艺术形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吴承恩

原文:王生好学而不得法。

《无衣》的翻译是什么?

译文:王生好学,却没有好的方法。

原文:其友李生问这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

译文:他的朋友李生问他说:“有人说你不善于学习,是真的吗?”

原文:王生不说,曰:“凡师这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

译文:王生不高兴,说:“凡是老师所讲的,我都能记住,这不也是善于学习吗?”

原文: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心谓之善学也?”

译文:李生劝他说:“孔子说过‘学习,但是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学习贵在善于思考,你只是记住老师讲的知识,但不去思考,最终一定不会有什么成就,根据什么说你善于学习呢?”

原文: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

译文:王生更恼火,不对李生的话做任何应答,转身就跑走了。

原文: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者所应有邪?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

译文:过了五天,李生特地找到王生,告诉他说:“那些善于学习的人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当成耻辱,学习别人好的地方,希望听到真理啊!我的话还没说完,你就变了脸色离开,几乎要拒绝人千里之外,难道是善于学习的人所应该具有的吗?学习最忌讳的事,没有超过满足于自己所学的知识的,你为什么不改正呢?如果不改正,等年纪大了,贻误了岁月,即使想改过自勉,恐怕也来不及了!”

原文:王生惊觉,射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

译文:王生这才醒悟过来,道歉说:“我真不聪明,现在才知道你说得对。请允许我把你的话当作座右铭,用作醒目的警戒。”

注释:

(1)善:善于,擅长

(2)还:(xuán)通“旋”,转身。

(3)故:特意,故意。

(4)厌:满足。

(5)信:真的。

(6)说:(yuè)通"悦",高兴。

(7)罔:通"惘",困惑。

(8)志:通"记",记住。

(9)说:(shuì)劝说。

(10)愠:恼火,恼怒,生气。

(11)迨:(dài)等到。

(12)不敏:不聪明,古代人用来称呼自己,表示谦虚的词。

(13)而:表示承接

(14)其:他的。

(15)或:有人

(16)谓 :说。

《无衣》的翻译是什么?

(17)悉:都。

(18)谢:道歉。

(19)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请让我把你的话当做座右铭,用来展示明显的警戒。昭:表明,显示

(20)烔戒:告诫

(21)逾:超过。

(22)蹉跎:光阴消逝,事无进展

(23)盍:何不

(24)益:更加

(25)虽:即使

(26)耻:以...为耻

(27)贵:以...为贵

(28)但:只

(29)夫:句首语气词

(30)道:正确的道理

拓展资料:

《李生论善学者》,收录在《第八届古诗文阅读大赛专辑》中,这是一篇讨论如何进行有效学习的文言文,阐述了“学习重在善于思考,要不耻下问”的道理。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生论善学者

《无衣》的翻译是:

谁说没有衣裳?和你穿一件大衣。君王要起兵,修整好戈和矛,和你同仇敌忾!

谁说没有衣裳?和你同穿一件内衣。君王要起兵,修整好矛和戟,和你共同作准备!

谁说没有衣裳?和你同穿一件下衣。君王要起兵,修整好铠甲和兵器,和你共同上前线!

原文: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日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日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出处:《诗经》

《无衣》赏析

诗凡三章,三章一意,总谓国中民众于无衣无裳的艰苦条件下,仍同心协力、同仇敌忾、保家卫国、共赴前线,真是“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充满崇高的爱国主义激情和强烈的英雄主义气概。

中华民族历来爱好和平,《诗经》 中反映战争题材的诗篇,也大多为反战、厌战之作,像 《无衣》这类修习战备、崇武尚勇的作品,极为罕见。中华民族历来也不畏强暴,为保卫祖国、保卫家乡,可前仆后继,视死如归,《无衣》即表现了中华民族这一可贵的民族精神。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诚聘英才|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免责申明| 网站地图
Powered by www.huangpujs.cn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南方站长网 潍坊旅游网 白银理财网 大军事网 水缘网 58足球 功夫资讯网 科技金融网 霍林郭勒网 亚太家具网